制造业“双创”:迈向更高层次更新阶段


2018-11-27   来源:中国电子报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培育经济新增长点、开拓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支撑。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双创”的主战场。伴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向制造领域渗透融合,制造业“双创”升级步伐加快,进而迈向更广范围、更高层次和更新阶段。

充分认识制造业“双创”升级新方向

(一)工业互联网平台是打造制造业“双创”新生态的重要载体

工业互联网平台应有六个要素:网络是基础、数据是资源、平台是主体、工业App是关键、物理信息安全是保障、服务是目标。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落地和应用深化,促使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不断整合“解决方案提供商+应用开发者+用户”创新资源,以推动工业知识和技术的整合应用、培育海量开发者市场,为构建资源高效整合、产业协同创新、应用快速迭代的“双创”新生态奠定了基础。从知识创新看,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网络、平台、软件等技术将行业原理、基础工艺、业务流程、专家经验等共性技术代码化、组件化、模型化,以数字化模型的形式沉淀并开放共享,加快了工业知识的复用和价值再造。从协作创新看,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创新资源要素的泛在连接、高效配置和弹性供给,实现创新协作在时间和空间上交汇、重组和优化,加快创新主体从单个企业向多企业演进,创新流程从串行向并行演进,创新体系从封闭向开放演进,进而大幅提升了协同研发效率和融合创新水平。从应用创新看,工业互联网平台汇聚跨行业、跨领域多个创新主体,使用户在需求和体验被深度挖掘的基础上成为合作创新群体,有效构建技术产品开发多方参与、相互促进、有效迭代的创新机制。

(二)模式创新是培育制造业“双创”新动能的重要引擎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生产制造全过程、全产业链、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应用和渗透,新产品、新创企业大量涌现,生产方式、组织管理和商业模式实现全方位创新,汇聚成为制造业“双创”发展新动能。一是生产方式加快变革,航天云网、中船重工、万向集团等企业借助跨领域、协同化、网络化创新平台,更便捷地获取和使用外部创新资源,有效提升了企业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和管理服务水平。二是组织管理模式加快变革,海尔、荣事达、华为等企业通过组织结构与管理机制创新,加快向扁平化、平台化的创新型组织转型,极大地释放了企业内部的创新活力。三是商业模式加快变革,“双创”推动了服装、家居、家电等传统行业企业运营模式变革,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多方参与的“平台+创客+用户”新模式促进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创新与创业相结合、资源汇聚与能力开放相结合的制造业“双创”新生态的构建。

(三)建立以人为本的激励机制是激发制造业“双创”新活力的重要路径

创新与创业不是“投入—产出”的线性发展过程,也不是人才和要素体量的机械堆积,“双创”更需要一个以人为本的制度环境,促进个人创业与企业创新的深度交互,使人人都能通过创新创业实现自我成长,使企业能够通过支持人人创业创新实现自身发展。一方面,制造业“双创”的核心在“人”,“双创”从根本上改变了劳动者获取知识、使用工具、创新创业的方式和能力,越来越多的劳动者基于互联网自由择业、自主经营,劳动者的知识和创造力正在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只有建立激励创新、鼓励创业的利益分配机制,营造高效、公平、宽容的竞争环境,才能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制造业“双创”的关键在“创”,劳动者基于互联网创业,更多地与企业交互协作、更深层次地融入企业创新,促进观念更新、制度创新和生产经营管理方式的深刻变革。开展制造业“双创”,本质是建立以人为本的新型劳务关系、薪酬制度和组织架构,营造汇聚各类创新创业人才的发展环境,以创业带动创新,以创新支持创业,打造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竞争的新优势。

加快探索制造业“双创”升级新路径

当前,加快我国制造业“双创”升级,需要在完善机制、建设平台、夯实基础、构建生态等方面持续发力,以构建资源富集、开放共享、持续创新、高效协同的“双创”新生态。

(一)加强统筹协调,完善制造业“双创”推进机制

要加强对重大问题、重大政策和重大工程的综合协调,对制造业“双创”做出整体规划。一是研究制定以“双创”为抓手、推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深度融合为核心的政策措施,推动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能变革。二是围绕制造业“双创”开展监测、统计、评估和标准化工作,研制发布数据地图,切实把握行业走向、区域布局和运行情况,为精准制定政策措施提供科学支撑。

(二)坚持平台引领,促进大中小微企业融通发展

将平台建设作为制造业“双创”的核心内容,培育一批制造业“双创”示范平台,进而构建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微企业融通发展的服务体系。一是行业主管部门要继续实施制造业“双创”平台建设专项,在要素汇聚、能力开放、模式创新、区域合作等领域,支持大企业构建制造业“双创”平台,开放供应链资源,面向全行业提供制造资源泛在连接、高效配置、弹性供给的服务。二是地方政府要通过财税政策支持、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中小微企业利用“双创”平台提升核心业务环节信息化应用水平和模式创新能力。

(三)深化融合创新,发展“互联网+先进制造业”

协同推进制造业“双创”与工业互联网发展,加快平台培育、完善产业生态、夯实发展基础,以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支撑制造业“双创”向纵深发展。一是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务实推进工业互联网三年行动计划和推广指南,通过分类施策、同步推进、动态调整,构建多层次、系统化的平台体系。二是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推广,加快工业设备和业务系统“上云”,面向优势产业、特定行业、具体场景开展平台应用先行先试。三是开发工业App,组织实施百万工业App培育工程,研制一批基础共性、行业通用、企业专用的工业App,支持开发者社区建设。

(四)夯实发展基础,提升制造业“双创”基础支撑能力

推动制造业“双创”亟须夯实网络、软件、平台等技术基础,构建安全可靠、自主可控的产业体系。一是围绕设备互联、工业软件、信息安全等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面临的关键共性技术,组织实施“芯火”计划,推动工业技术软件化。二是持续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升级,加快推进IPv6规模部署,构建高速率、低时延、全覆盖、智能化的下一代互联网,促进提速降费,不断缩小数字鸿沟。三是支持制造业“双创”技术转移中心建设,加强跨行业融合性技术攻关、成果转移和产业升级,促进制造业“双创”技术成果持续提升、开放流动和有效扩散。四是建设制造业“双创”公共服务平台,不断丰富政策咨询、宣传推广、人才培养、决策支撑等服务内容,加速制造业“双创”发展。

(五)营造良好氛围,打造制造业“双创”发展新生态

加强制度创新,完善生态环境建设,提升制造业“双创”发展实效。一是对制造业“双创”新业态新模式实施包容审慎的监管政策,采取弹性规范的行业准入监管方式,突破影响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发展的制度瓶颈,促进行业规范健康发展。二是鼓励社会各方参与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建设,促进产业投资等基金协同联动,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制造业“双创”建设和整合。三是推动平台在产业聚集区落地,打造一批行业特色鲜明、品牌影响力强、带动作用显著的制造业“双创”示范区,推动部省共建“双创”示范基地。四是依托“一带一路”倡议加快制造业“双创”平台“走出去”,深化中德智能制造合作,在项目合作、人才培养、标准化、园区合作等领域,培育一批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的中德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