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克服制约我省装备制造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思想观念障碍和体制机制障碍,紧密联系行业发展实际,组织有针对性的、形式多样的学习讨论活动,着眼于正确认识我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查找差距、解决问题,有的放矢,务求实效。
六、围绕科学发展,积极开展建言献策。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省八届五次全会精神,河北省装备制造业开展了“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通过对河北省装备制造业发展中存在突出问题的剖析,对突出问题的深入思考,找误区、找差距、找路径,结合行业实际提出建议:
(一)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完善创新体系建设
重视并建立统筹配置科技资源的协调机制,整合省内创新资源,利用好京津创新资源优势,实现创新资源配置和共享。着力强化部门之间、地域之间、学科之间的统筹协调,重视并讲究实效地建设一批带动性强的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企业技术研发中心,以提升产品开发、制造、试验、检测及产业化能力。
以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契机,积极引导企业发展新兴产业装备,促进传统机械制造业的技术升级。
以“一圈”、“一带”、“一区”、“一批”为依托,选择影响面广、带动性强的高端装备为主攻方向,在国家专项基金支持下实施重大技术创新工程,加快重点高端装备及关键技术的突破。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积极实施重点装备应用示范工程,建议政府加大对高端、名优装备的采购的力度;省财政在年度投资安排中设立高端装备制造业专项资金,对重大技术装备研究开发、技术改造项目和重点企业给予扶持,为国产高端装备突破“首台套”门槛、进入市场提供机会和展示舞台。
(三)健全统筹协调机制,改善机械行业管理,大力发展工程承包和设备成套服务,促进产需有机结合
打破行业分割,发展工程承包和设备成套服务,促进产需有机结合,通过整合产业链上下游生产与服务资源,构建面向客户的全面解决方案的产品供应模式。积极开展产需对接活动,推进制造领域与应用领域合作发展,努力掌握各类重点用户工程的关键工艺流程和设计规范,掌握设备设计主动权,提高关键设备的设计制造水平,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
(四)加快整合优势资源配置,构筑创新方法、优化设计、检验检测、成果产业化公共服务平台。
大力发展创业投资、信息服务、项目评估、技术培训、企业管理咨询、市场营销策划等服务,加强科技创新中介服务体系建设。按照优化资源配置、强化服务功能的要求,协调各专业研究院所、检测机构、工程技术中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学术团体,构建专业分工清晰、服务功能健全、服务方向明确、研企良性互动的服务平台,形成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知识创新和科技攻关新机制。
(五)培养和鼓励引进创新人才,满足可持续发展需要
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紧紧抓住吸引、培养、使用三个环节,以经营管理人才、技术创新人才、科技研发人才、高技能工人为重点,大规模吸引高层次人才,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人力资源素质。
实行人才培养和使用鼓励政策,鼓励装备制造企业对在岗的经营管理人才、技术创新人才、科技研发人才、高技能工人,对我省装备制造业发展有重突出贡献的生产和研发技术人才进行重奖,在住房配置、亲属落户、子女入托、入学、就医、就业等方面给予特殊照顾,切实为装备制造业的振兴发展营造良好的人才政策环境。
(六)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
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把加快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列入重要议事议程。相关政府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现代制造服务业的调查研究,根据实际,科学编制现代制造服务业发展规划;研究制定促进现代制造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组织协调,有针对性地研究解决现代制造服务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规划建设一批现代制造服务业集聚区和重点园区;提高其集聚和辐射带动能力。
省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能,省发展改革委、统计局要会同有关部门根据我省现代制造服务业发展的情况,研究提出统计分类标准,定期分析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情况,把握发展动态,为领导科学决策和考评提供依据;省物价局要加强对现代制造服务业价格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研究制定服务价格管理办法,认真清理限制和阻碍制造服务业发展的价格与收费政策,并向社会公开发布;省财政厅、国土资源厅、地税局等相关部门,也要按照职责分工,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促进制造服务业发展的具体措施,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