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索装备制造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新举措(八)
——深入开展“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


2013-06-21  来源:河北机械网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克服制约我省装备制造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思想观念障碍和体制机制障碍,紧密联系行业发展实际,组织有针对性的、形式多样的学习讨论活动,着眼于正确认识我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查找差距、解决问题,有的放矢,务求实效。
    五、突出重点、抓好关键,依靠改革、开放、创新,走出科学发展之路
    (四)河北省装备制造业“十一五”创新发展主要成效及“十二五”创新驱动着力点选择
    1、“十一五”创新发展主要成效
    (1)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紧紧围绕产业升级和重点领域科技创新,实施了350km/h高速动车组系统集成、特高压输电技术装备(…)等一批重大科技项目,攻克了一批共性关键技术,形成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自主创新产品,壮大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为加快发展、加速转型,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引进百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在领军人才的凝聚下打造百个创新创业团队。促进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成果加速转化和产业化,形成一批在核心技术及重大产品自主创新方面居于国内外领先水平的产业集群,使“巨人”在推动具有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方面真正起到引领、带动作用,为推进产业技术升级奠定了基础。2011年河北省巨人计划首批创新创业团队和领军人才共40个/人,其中装备制造业12个/人。名单如下:
 
2011年河北省装备制造业首批创新创业团队和领军人才
创新创业团队
领军人才
中信戴卡轮毂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中心
朱志华
中冶京唐精密锻造公司液电控制工程研发中心
王  琳
唐山国华科技有限公司
张立华
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朱振旗
英利集团有限公司光伏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宋登元
保定天威保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设计处电气室
张喜乐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魏建军
沧州恒通管件制造有限公司
韩连新
晶龙集团企业技术中心
任丙彦
中钢集团邢台机械轧辊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薛灵虎
河北天择重型机械有限公司矿山机械液压及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徐  兵
燕山大学“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张福成
石家庄铁道大学河北省交通工程结构力学行为演变与控制重点实验室  
杨绍普
 
    (2)创新平台逐步完善。
     到“十一五”末,已建成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87个、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50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分别达到6个、4个和27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3个。建成了25个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10个省级以上成果转化基地、23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和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55个省级区域特色产业基地等一批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3)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日益凸显。
    科技创新在支撑重点产业振兴、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作出积极贡献,为三峡工程、青藏铁路、西电东送等重大工程以及北京奥运、上海世博等重大活动提供重要支撑,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博士后科研站和流动工作站93个,建成生产力促进中心和创新中心104家,开发出适用性新技术、新产品超过千项。其中长城汽车、天威保变、保定英利、邢台晶龙、廊坊新奥等企业的创新中心达到国家水平。长城汽车集团投入5亿元组建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进行技术攻关,先后完成了上百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技术,轻型汽车开发一直走在国内前列,长城皮卡连续10年在全国保持了市场占有率、销量第一;晶龙集团先后投巨资建立了两个博士后工作站和晶龙科技中心、硅材料研究中心、太阳能电池研发中心、太阳能组件研发中心,通过与国际顶尖研发机构、大专院校合作,引进高端科技人才承揽国家科研项目,先后实现科技创新项目达到600余项,很快抢占了光伏行业科技最新制高点。产品远销德国、西班牙、日本、美国、意大利、韩国、法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0年,晶龙集团实现销售收入267亿元,利税41.7亿元。企业各项经济指标年均增长率超过50%。
    (4)自主创新环境不断优化。
    河北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实施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的若干政策指导意见》、《河北省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实施意见》、《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河北省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项目鉴定办法》等一批政策法规和实施细则,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得到加强,产学研结合更加紧密,全社会关注创新、参与创新的意识普遍增强,创新环境明显改善。
    2、新形势 新任务
    当前,创新驱动发展正在孕育着一系列重大突破,呈现出群体突破态势,其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已成为经济竞争的决定性力量。我们要切实贯彻落实十八大和省八届五次全会精神精神,切实做到以市场思维和市场机制促进科学发展、以开放思维和开放方法促进科学发展、以科技思维和科技创新促进科学发展、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促进科学发展。未来5年,我省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需要创新的驱动。《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了构筑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壮大沿海经济隆起带、打造冀中南经济区、培育一批千亿元级工业(产业)聚集区和大型企业集团的“四个一”战略重点,为创新驱动发展明确了任务。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省装备制造业创新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还存在着一定差距:产业发展还有很多技术瓶颈亟待突破,支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创新能力不强;多渠道、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系尚不完善,创新投入不足;科技领军人才和高层次创新团队匮乏,创新人才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创新优势资源配置、开放合作、成果转化的机制及平台建设有待完善……。
    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我们必须科学判断创新发展趋势和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着力解决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创新驱动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
    1、创新驱动发展着力点选择
    (1)  着力点选择原则
    ——聚焦战略重点。紧紧围绕构筑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壮大沿海经济隆起带、打造冀中南经济区、培育一批千亿元级产业聚集区和大型企业集团,保障和改善民生,优化配置创新资源,突破技术瓶颈,引领和支撑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聚集创新资源。充分发挥环首都和环渤海的区位优势,以环首都绿色经济圈为重点区域,以产业转型升级为主要目标,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加强国内外特别是与京津的科技合作,聚集高层次创新资源,带动我省创新资源的优化和区域创新能力的快速提升。
——聚合创新主体。进一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创新体系,要创新产学研用结合模式,推动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建立稳定合作关系,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快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建立形成以载体和平台为纽带的创新机制,推动创新主体创新模式有效融合、协同攻关。
    (2)  着力点选择目标
    ——新能源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依托保定国家新能源产业基地、邢台国家光伏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及行业龙头企业,提高新能源产业技术与装备水平,做大做强一批国家级和省级新能源产业基地,为建设新能源产业大省和光伏产业强省提供强技术支撑。
到“十二五”末,新能源领域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保定、邢台、廊坊、涿鹿等一批国家级和省级新能源产业基地得到壮大,成为国际知名的新能源产业大省。
    ——高端装备制造新技术与产品研发。依托唐山国家高速动车组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唐山焊接产业基地、张家口先进矿山装备产业基地、邯郸装备制造业集群创新基地及行业龙头企业,重点围绕轨道交通装备、煤矿装备、工程装备、智能装备等,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形成一批整机带动能力强、配套体系较为完整的产业集群和制造基地。
     到“十二五”末,做强高速动车组、工程装备等一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开发一批高水平的新产品、新装备,推动我省高端装备制造业成为技术先进、竞争力强的优势产业。
    ——节能环保产业与资源环境技术研发应用。重点推进高效节能技术装备及产品开发应用,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发展低碳生产技术,为实现全省节能减排目标提供技术保障。
到“十二五”末,在冶金、建材、化工、医药、纺织、造纸等行业的节能减排主要关键技术取得突破,为新一轮节能减排   “双三十”行动提供技术支撑,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资源环境保护技术取得重大进展,促进可持续发展。
    ——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加强对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的研究,提升我省新能源汽车技术水平,推动整车、关键零部件及充电设备产业化,同时开展新能源汽车的示范运行,培育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到“十二五”末,新能源汽车在电池、电机、控制、快速充电等技术领域取得关键性突破,形成较为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加快整车研发及产业化步伐。唐山曹妃甸电动汽车城、保定长城新能源汽车基地、保定长安电动客车基地、邢台新能源汽车及装备基地等初具规模。
    ——海洋资源利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重点开展海水综合利用、海洋生物资源深度开发、近岸海域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的关键技术研究,为加快沿海产业带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到“十二五”末,突破一批海水利用成套技术,开发一批大规模海水利用成套装备;在曹妃甸新区创建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海水利用示范工程,打造国家级海水利用基地;建立海洋大宗、优势水产品的精深加工技术体系,形成一批具有明显市场优势的高端产品;逐步建立近岸海域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海洋灾害预测预警和综合防治技术体系。
    ——高端生产性服务业技术研发与示范。依托石家庄软件产业等基地及骨干企业,运用新的技术手段,研制生产和提供新型服务产品,推动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紧密结合,提高全省服务业质量和水平。
到“十二五”末,突破一批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建立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科技创新体系;现代物流、文化创意、科技服务等重点服务业领域的科技创新水平大幅提升,达到国内领先;培育发展一批技术实力雄厚的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企业。
    (3)着力选择科技创新工程
     ——沿海产业带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工程。以渤海新区冀中南工业聚集区和曹妃甸新区冀东北工业聚集区为重点,加快高新技术聚集区建设,围绕曹妃甸中日生态产业园、装备制造业园区、动车城,渤海新区冶金装备制造园区、物流产业园区,秦皇岛汽车零部件园区、船舶配套产业园区等工业园区的发展,建设产业技术服务平台,发挥其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中的集聚、辐射和引领作用。在唐山凤凰新城、曹妃甸工业区引进清华大学等建设大学科技园、软件园区等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基地。支持企业通过建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工作站等形式,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和大企业合作建立长期科技合作关系。到“十二五”末,在我省沿海地区建成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特色突出、开放合作的产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科技支撑沿海经济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
    ——工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工程。着眼于攻克一批行业共性关键技术,提高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围绕高端装备制造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统筹龙头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优势资源,按照“注重实效”的原则,着力打造一批支撑产业技术创新的高水平研发机构。
到“十二五”末,将建设成一批带动产业技术创新的研发平台、成果转化平台、人才培养平台、要素聚集共享和交流合作平台。
    ——金太阳、十城千辆和十城万盏科技应用示范工程。金太阳,实施风光储输等一批金太阳示范工程项目,促进风电、光伏发电的规模化应用,确保张家口“风光储输”示范工程、英利集团“定州10MW光伏屋顶并网发电”、新奥集团“330KW未来能源生态城用户侧光伏发电”项目顺利完成,助推光伏产业发展。十城千辆,在唐山市示范推广新能源公交车、出租车以及其他公共领域用车,构建基础设施配套体系及电池回收、车辆保养服务体系,探索“车电分离”、“线路特许经营权招标”等新型运营模式。十城万盏,按照科技部批准的石家庄和保定市半导体照明应用工程实施方案,加强LED照明系统集成技术研发,探索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示范工程运行模式,建立应用示范工程与地方重点企业的联动机制,扩大LED产品应用,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
     “十二五”期间,光伏产业要突破第三代太阳能电池生产技术,自主研发单晶炉、铸锭炉、层压机等成套关键设备,加强大型光伏系统设计集成,推动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风电产业:除开发齿轮箱、轴承等关键部件,完善风电装备产业链外,重点发展3-5MW陆上和海上风电机组整机及关键部件设计、陆上大型风电场和海上风电场设计和运营、风电并网和运维管理等关键技术;轨道交通产业:重点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课题2项,即“高速列车车体技术”、“共性基础及系统集成技术”,国家863计划课题1项,即“高速检测列车动车组技术”,河北省重大科技项目2项,即“高速动车组铝合金车体关键技术研究”、“时速380公里高速动车组创新研制及产业化”;清洁煤产业,加强煤炭地下气化、煤催化气化制天然气等清洁煤技术研发;智能电网,重点发展大规模间歇式电源并网、智能输配用电、大电网智能调度与控制、分布式供能、微电网等关键技术,开发新型储能及智能化输变电产品。
    ——科技创新创业平台建设行动。着力打造支撑产业升级的技术创新平台。加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重点依托具有优秀创新团队、较强工程试验条件和产业化能力的骨干企业,加快建设高速动车组、电动汽车等一批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强燕山大学冷轧板带装备及工艺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增强其创新能力。提升英利、新奥、国电联合动力等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能力和支撑产业发展能力,力争在行业共性关键技术攻关、重大成果转化和培养科技人才等方面实现突破,形成新兴产业研发优势;加强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培养和优势研究团队建设,为我省产业技术升级和科技创新提供基础保障和支撑。
    ——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行动。重点抓好以“两院”院士、院士后备人才、长江学者、燕赵学者等为核心的我省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建立一批科学家工作室和院士工作站,为优秀人才提供良好创新环境。依托重大项目和创新平台,重点支持、培养一批在国内有重要影响、行业处于领军地位的创新团队。实施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引培计划,引导培养一批海归团队、一批国内一流创新团队和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坚持不为所有、但为所用原则,多途径、多方式充分利用京津人才。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