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索装备制造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新举措(七)
——深入开展“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


2013-06-21  来源:河北机械网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克服制约我省装备制造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思想观念障碍和体制机制障碍,紧密联系行业发展实际,组织有针对性的、形式多样的学习讨论活动,着眼于正确认识我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查找差距、解决问题,有的放矢,务求实效。
     五、突出重点、抓好关键,依靠改革、开放、创新,走出科学发展之路
    (三)推进装备制造业两化深度融合思路及工作建言
    1、我省装备制造业“两化融合”概况
装备制造领域是两化融合的主战场。当前,河北省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资源依赖型的发展特征比较明显,普遍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依赖程度高、自主创新能力弱、产品技术水平低、领军企业和名牌产品少等问题,迫切需要通过两化融合的全面推进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发展,带动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模式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催生新兴业态,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为了让两化融合工作落到实处、产生实效,我省装备制造业在企业、行业、区域3个层面推进的两化融合工作。
在企业层面,组织开展了培育百家两化融合重点企业工作,制定了《培育百家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重点企业专项工作方案》,围绕装备制造业的重点行业,每年培育100家两化融合重点企业,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企业产品研发、生产经营、节能减排、创新发展、产业服务等方面的应用和融合;组织开展了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等专项工作。河北省有4家企业的项目列入全国首批80个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重点推进项目,有7家企业的项目被列为国家首批100个两化融合促进安全生产重点推进项目,共有22个企业的能源管理中心和5个企业的清洁生产项目列为国家级示范项目;组织开展了两化融合示范企业评选工作,召开全省两化融合经验交流会,加大对企业两化融合项目的资金引导。2011年,省技改专项资金支持两化融合项目贴息资金1200多万元。
    在行业层面,抓好面向行业发展的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重点围绕河北省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培育了一批专业化行业特色网站,《河北机械网》同时迎刃而生,为行业发展提供政策、市场、技术等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开展重点行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为行业、企业两化融合工作提供标准化、可参考的发展路径。组织开展两化融合行业对标,组织现场参观和对标活动,为提高两化融合水平提供了可供借鉴的路径。
     在区域层面,认真抓好唐山暨曹妃甸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唐山市在推进信息技术向主导产业渗透融合、着力提升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水平、以两化融合带动关联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积极推进产业集群两化融合,组织召开 “河北省县域特色产业信息化推进大会”,以推进安平国家级县域经济信息化试点为契机,鼓励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县域特色产业,大力支持生产性服务企业发展壮大,促进全省产业集群转型升级。
     通过三个层面的推进,信息化已经渗透到企业的设计、生产、经营、管理、市场、服务等各个环节,传统产业综合竞争力明显提升。如: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通过高速动车组产品研发平台、经营管理平台、生产平台等3个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实现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工作流的高度集成和统一,缩短产品设计周期达30%左右,缩短生产周期15%~20%左右,两化融合延伸了产业链条,促进了制造服务业的发展。
     服务于中小企业的公共服务平台得到广泛应用,促进了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如:安平县围绕丝网产业发展,已经形成了丝网信息服务平台、技术研发平台、物流配送平台。引进先进设备1000多台(套),新工艺推广120多项,有效提升了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
      但是,我省装备制造业无论是从企业的、行业的角度还是在区域角度上说,两化融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主要存在3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信息化建设资金持续投入力度不够。二是两化融合的深度和广度不够,信息化的高投入与应用系统建设低效益的矛盾突出,业务技术两张皮、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标准建设滞后,信息化的效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和体现。三是两化融合保障支撑体系不够完善,缺乏有针对性的政策支持,满足两化融合需要的复合型人才稀缺,本地IT企业服务两化融合的能力和水平较低,不能满足转型升级、行业发展的需求。
    2、明晰“两化融合”思路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助推器”、“转换器”作用
    (1)明晰两化融合的思路
    ——结合河北实际,抓住河北首批71家省级工业聚集区为两化融合的主线,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助推器、转换器的作用,以产品的数字化,技能化,信息化,商务电子化为切入点,提高企业自主创新为核心,大力推进信息技术的研发应用。
    ——结合河北实际,通过企业自主工程,提高产业的发展,按着“微笑曲线”原则,延伸产业链的长度,拓展产业链的宽度。加强政府的协调指导力度,促进政、产、学、研结合,走出一条新型的工业化道路。
    ——结合河北实际,遵循科学发展、两化融合的推进原则,加大政府引导和政策的扶持力度,推进市场长效机制;充分调动企业两化融合的主动性,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提供不同模式的促进;以产品智能化,生产过程智能化和产品服务智能化为重点,形成产业升级的动力;整合产、学、研优势资源,推进信息技术与装备制造业的深度融合。
    3、创新推进两化融合工作建言
    围绕“十二五”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确定的目标和重点,以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建立和完善政府的引导体系。即:发展规划的引导,由发改委、信息产业厅,、财政厅、科技厅等几个部门共同发起“两化深度融合”系统工程;政策措施的引导,按照五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快信息化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发挥两化融合高端人才的作用,推进企业的CII机制的建设;示范典型引导,选择装备制造集聚区、工业园区及强势企业,在现代制造服务业等领域组织试点示范,突出两化融合的特色;评估规范标准引导,在评估规范标准的框架下,针对重点企业两化融合情况,确定融合的方向和重点,提升典型融合的质量和水平,推动行业的两化深度融合。
    围绕“十二五”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确定的目标和重点,以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建立和完善企业的服务体系。即:建立两化融合促进中心,针对行业、企业的不同情况,诊断问题,分析优化,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提供支撑服务;加强公共平台的建设,提供“一揽子工程”服务;建立培训服务平台,全面提升两化融合人才的素质;建立两化融合信息交流平台,发挥试点示范的成果作用,推动两化的深度融合和广度推进。
     围绕“十二五”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确定的目标和重点,以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研究制定智能制造促进工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一是加快制造过程智能化技术和装备的研发和产业化。面向产品设计、柔性制造、网络化制造、智能制造的需求,支持制造过程智能化技术与装备研发,二是开展系统集成与智能制造重大示范应用,推动智能化高端装备、制造过程智能化、基础技术与部件在工业各行业中的示范应用,组织建立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区、示范基地和高水平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促进智能制造技术和装备的推广应用。三是组织实施重点企业智能制造样板工程,以大企业带动作用和示范效应推动智能制造全面展开。
[关闭窗口]